带你走进爱丁堡艺术节 未来视角伸向何方
每年在爱丁堡艺术节上演的戏剧作品不计其数,为了给世界各地参加艺术节的戏剧制作人和演出商一个指导,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每两年借艺术节的机会推出一次“爱丁堡艺术节优秀戏剧节目展演”活动,精心选择“戏剧板块”中20至30部内容、风格各异并具有国际巡演能力的剧目,为参加者提供免费门票,并安排他们与来自英国的优秀戏剧团体、全球的戏剧推广者和英国文化协会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这场音乐节当中,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文化连线虽然不具备直接引进中国作品的职能,但是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组委在挑选中国剧目时会征询中英文化连线的意见。今年的国际艺术节,他们就给国际艺术节的总监乔纳森·米尔斯(Jonathan Mills)推荐了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的《牡丹亭》和上海京剧院的《王子复仇记》。
这两年中国代表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项目推广者,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2017年会有一个项目叫“UK NOW英国艺术节”,从2017年4月至11月,共有近100场演出在中国的15个城市上演,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英国举办的中国艺术节相对应。届时有很多好的英国作品会带到中国。
和“边缘艺术节”不同,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是爱丁堡艺术节组委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出资邀约的专业性强、有规模的舞台演出剧目。“国际艺术节”的三个大型剧目,其中有两部都把视角伸向东方。
一个是富有盛名的俄罗斯马林斯基歌剧院演出的大型歌剧《塞密拉米德》,由Nigel Lowery导演,是一部二幕歌剧,作者罗西尼,1823年首演于威尼斯。剧情取自法国作家、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同名悲剧。此剧为18世纪歌剧的最后名作,也是罗西尼意大利时代的巅峰之作。男女演员的歌唱技术、表演水平都十分超凡,令人仰视。故事很残酷,场面宏大。宿命和轮回充分展开。名团,名剧,被邀请参加艺术节,显然是对传统的敬畏。
“国际艺术节”上最惹人注目的是根据《一千零一夜》改编的舞台剧,导演蒂姆·萨坡是英国人,热爱东方艺术表达,与广受好评的黎巴嫩小说家汉娜·阿·莎亚一起,亲手改编他情有独钟的《一千零一夜》。在长达5个半小时的表演中,小故事一个套一个,不断创造着奇幻。伴随着动听的中东音乐,演员表演开放,野调胡腔,洒脱通透,尤其在表达暴力和性爱时,演员对自己绝不手软,对观众也毫不留情,每个演员都光芒四射。观众几乎没有退场的。
还有一部值得一提的作品,是根据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小说《奇鸟行状录》改编的话剧《发条鸟》。导演Stephen Earnhart,来自美国,是东方小说的迷恋者。他历时10年思考,创作了这部他向往已久的别样的舞台作品。全剧内容表达稍感扭曲,气质沉郁。不过多媒体设计、声音设计都极有创意,舞台上转换节奏的速度和突如其来的气氛营造令人吃惊。顺便说一下,村上春树的小说,很适合国王剧场(King’s Theatre)的气氛。
爱丁堡艺术节越来越重视东方文化给赴英留学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喜欢艺术的学生们可以在本地尽可能多的利用当地资源学习艺术方面的知识,体验不同地方的艺术概念,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